早春圖 宋 郭熙
宋/郭熙/早春圖
軸/絹本/淺設色畫
郭熙是北宋時期的大畫家,擅長山水、寒林,他不只在繪畫創作上有卓越表現,更留下一部論山水畫法的名作《林泉高致集》,宋神宗極喜歡他的畫,曾收集了許多作品珍藏於一座宮殿中仔細欣賞,目前藏於故宮博物院的《早春圖》是郭熙畫中有名的一幅畫,也是北宋山水畫的瑰寶。
從構圖來看,《早春圖》 的主體無疑是畫幅中央曲折的主山,這座主山貫串了畫面的前、中、後,包括前面的近樹巨石,中間的主山加大,以及遠處的主山蕩遠;這種把主體放在畫幅正中 央,並由近到遠,依序推遠累積的多層次空間效果,正是北宋山水畫特徵之一。另外,在這幅畫中,郭熙特別運用了山與水的堆疊,以及人物、建築的穿插來讓畫面 產生更為深遠的空間距離。首先在右邊斷崖處,先有溪水,上面則為瀑布一道,瀑布旁有突起的尖尖的岩石,岩石上又是另一道瀑布,瀑布盡頭為怪石,石群後出現 屋舍樓閣, 最後則是半透明的雲煙和模糊的遠樹,從這一層山、水、石、煙、樹的組合中,空間的層次感被完美地表現出來。其次,再看看分布在右側山中的人物與建築,由下 而上,依次是在溪畔撐篙的漁人,順著山後的小徑,可以到達中段的瀑布水口,經由濃墨染成的澗谷狹路,穿過岩邊繁茂的樹叢,終於到達台地上一群精巧的樓觀, 樓觀旁的山巒上則有一小亭,再往後行去,遠處有淡色的山頭和隱約的雲、氣。從這一連串的景象鋪陳中,我們看到人物與建築是如和巧妙地安置在山水結構中,這 使得山水與人文並非兩塊獨立的空間,而是互為一體的完美組合。
中 國山水畫的內容廣博而意境深遠,可以說不僅是自然山川的體現,同時也是生命哲理的完成。身處在北宋的大畫家郭熙,他的繪畫理論與繪畫作品在中國山水畫史 中,都不折不扣占有承先啟後的代表性地位,隨然傳世的畫作不多,但代表作《早春圖》實為我國山水畫的偉大巨作,僅以初春為主題,即成功地抓住山谷間晨霧瀰 漫、冰河解凍與澗水奔流等細緻景物的特色,生動而準確地畫出了殘冬將逝、大地復甦的細緻變化。
天空被染成一條條的紅色和黃色,再加上寥寥幾筆的淺藍。在地平線上有一條深藍色的波浪,吞噬著海上的一座黃色島嶼,海上漂浮著兩條小船,波浪向右滾滾而 去,在逼近畫面邊緣的地方轉成了綠色。人像則如一條以暗色調繪出的蠕蟲,從他的身上伸出兩隻長手,緊緊地捂(ㄨˇ)在耳朵上,臉上還有兩隻空洞洞的眼 窩……,背景上的兩個人,站在橋上,對這個孤獨而絕望的人無動於衷。
「一天晚上,我沿著一條小徑散步,一邊是城市,另一邊是腳下的峽灣。我疲乏不堪、病魔纏身。當我停下腳步,朝峽灣的另一方望去:太陽正緩緩西落,將雲彩染 成血紅。我彷彿聽到一聲吼叫響遍峽灣,於是我畫了這幅畫,將雲彩畫得像真正的鮮血,讓色彩去吼叫。」這就是孟克對此幅畫作的最佳註腳。
孟克是屬於表現主義的代表畫家,他曾說過:「我原是一個印象主義者,但是當陸續經歷劇烈的痛苦,和放蕩不羈生活中的曲折遭遇時,印象主義對我來說,便不足以讓我竭盡發揮了。我不得不設法把困擾我心靈的東西表現出來。」
孟克本人就像他的作品一樣,所有的題材,都是從他自己的經歷中汲取出來的,包含種種的激情,並具體地發揮在畫紙上,這就是迴蕩在自然界的一聲吶喊。
當東方遇上西方的結果:
從前從前,兩個老人家很愛爬山,於是他們就相約去爬山~
他們爬著爬著 走到溪邊,遇到一位漁夫,跟他打聲招呼
於是他們繼續的往上爬,既然是爬山麻,就要爬到山頂阿
到了山頂,其中一個老灰阿不小心腳滑了一下,跌落山谷了